勞動護膚劑毒理學試驗項目及方法

8次 2025.10.15

  勞動護膚劑與日常護膚品不同,需在粉塵、油污、化學溶劑等復雜工業環境中持續發揮作用,勞動者往往存在長時間、高頻次接觸,部分產品甚至需形成保護膜附著于皮膚表面,其成分安全性風險遠高于普通日化產品。GB13641-2025《勞動護膚劑通用技術條件》將于2026年9月1日正式實施,全面替代GB/T13641-2006版本。其中,勞動護膚劑毒理學試驗體系的升級重構成為核心亮點,通過明確試驗項目、細化檢測方法,為勞動護膚劑的安全評價建立了更嚴苛的技術標尺。


勞動護膚劑毒理學試驗


  勞動護膚劑毒理學試驗項目及方法


  1.急性經口毒性試驗:


  針對可能發生誤服的場景(如餐飲行業從業者接觸后未清潔進食),通過灌胃方式給予實驗動物不同劑量受試物,觀察14天內的中毒反應及死亡率,判定LD50(半數致死量)等級,確保產品在意外攝入時的安全性。


  2.急性經皮毒性試驗:


  模擬皮膚直接接觸場景,將受試物涂抹于去毛后的實驗動物皮膚,覆蓋封閉24小時后觀察局部反應及全身毒性癥狀,評估皮膚吸收帶來的急性危害,尤其適用于需長時間附著的皮膜型護膚劑。


  3.急性吸入毒性試驗:


  針對噴霧型勞動護膚劑設計,通過呼吸道暴露途徑給予受試物,監測實驗動物的呼吸功能、體重變化及器官損傷,避免揮發性成分引發的肺部刺激或全身中毒風險。


  4.急性皮膚刺激性試驗:


  采用封閉貼敷法,將受試物分別涂抹于實驗動物的完整皮膚和破損皮膚(模擬工業場景中的皮膚劃傷),24小時后去除受試物,于1、24、48小時觀察紅斑、水腫等反應,按標準評分判定刺激性等級(無刺激、輕度刺激、中度刺激、重度刺激)。


  5.多次皮膚刺激性試驗:


  模擬長期使用場景,連續21天在實驗動物同一部位涂抹受試物,每日1次,觀察皮膚累積刺激反應,避免短期無害但長期接觸引發的慢性炎癥。


  6.皮膚變態反應試驗:


  采用豚鼠最大化試驗法,分為誘導接觸和激發接觸兩個階段。先通過皮內注射和涂皮方式誘導動物產生免疫應答,2周后再次涂皮激發,觀察是否出現濕疹樣反應,計算致敏率以評估過敏風險,該方法對致敏原的檢出率較舊版提升30%。


  7.皮膚光毒性試驗:


  針對含防曬成分或光敏性原料的勞動護膚劑(如戶外作業用防護霜),在紫外線照射條件下觀察受試物引發的皮膚光毒反應,避免光照后出現的紅斑、水皰等損傷,填補了舊版標準在光安全評價上的空白。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