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保濕功效檢測標準與方法匯總

17次 2025.10.30

  化妝品保濕功效檢測評價是指通過科學方法和標準流程,從體外(實驗室)和體內(人體皮膚)兩個維度,量化評估化妝品補充皮膚水分、減少水分流失、修復皮膚屏障等保濕相關能力的過程,最終判斷產品是否達到宣稱的保濕效果。


化妝品保濕功效檢測


  化妝品保濕功效檢測標準


  QB/T4256-2011《化妝品保濕功效評價指南》本標準規定了化妝品保濕功效評價的一種方法--電容法測定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本標準適用于護膚類膏霜、乳液和啫喱化妝品保濕效果的測定,其他類宣稱保濕功效的化妝品可參考本標準評價。


  標準規定了采用電容法測定人體皮膚角質層水分含量的方法來評價化妝品的保濕功效。適用于護膚類膏霜、乳液和啫喱化妝品保濕效果的測定,其他類宣稱保濕功效的化妝品可參考。該標準對試驗條件、志愿者要求、儀器、測定步驟、結果計算和判定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如測試環境溫度為20℃-22℃,濕度為40%-60%,有效志愿者人數為24人-30人等。


  化妝品保濕功效檢測方法


  1、體內測試法


  角質層水分含量測量:通常采用電容法,使用儀器,通過測試電容的變化來反映角質層含水量的改變。具體操作是在受試者小臂劃分待測區域,清潔后靜置30分鐘采集皮膚水分初始值,涂抹樣品后在不同時間點(如1小時、2小時、4小時、8小時等)測量皮膚水分含量并與初始值比對。


  經皮失水率檢測:使用經皮失水率測試系統,通過開放腔室法測量經皮水分流失速率,評估皮膚屏障完整性及產品鎖水能力。


  皮膚彈性評估:采用皮膚彈性分析儀,結合吸力與光學原理,通過負壓測試量化皮膚的緊致度與回彈性。


  2、體外測試法


  人工皮膚模型法:采用Franz擴散池模擬皮膚滲透過程,將人工皮膚膜固定于擴散池,下層接收液為生理鹽水,定時取樣測定透水量,以評估化妝品的保濕性能。


  成分分析法:理化分析法采用稱重法評判化妝品的吸濕性和保濕性,或通過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對化妝品中的保濕活性成分進行定量分析。


  細胞生物法:通過研究化妝品對細胞中保濕相關基因(如絲聚蛋白、透明質酸合成酶)表達情況的影響進行評價,可采用MTT法等檢測細胞毒性,確保細胞存活率符合要求。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