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抗皺功效測試流程及周期

9次 2025.11.05

  化妝品抗皺功效測試是企業在產品研發、上市前開展的核心技術環節,通過體外細胞實驗、人體臨床測試,結合標準化流程驗證產品抗皺性能,為產品配方優化、功效宣稱及市場推廣提供數據支撐的關鍵手段。


化妝品抗皺功效測試


  化妝品抗皺功效測試流程


  1.體外測試流程


  體外測試主要在實驗室完成,通過細胞、組織模型驗證抗皺成分的作用,流程更快捷。


  樣本準備:準備待測試的化妝品樣品(如精華液、面霜),并設置空白對照組(不含有效成分的基質)和陽性對照組。


  細胞/組織模型構建:培養人真皮成纖維細胞,或使用3D皮膚模型(模擬人體皮膚結構),將測試樣品按一定濃度作用于模型。


  關鍵指標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等方法,檢測成纖維細胞分泌的Ⅰ型膠原蛋白含量;或通過熒光染色觀察彈性纖維的變化,判斷樣品是否能促進膠原合成、保護彈性纖維。


  數據分析與結論:對比三組樣本的檢測數據,若測試組的膠原蛋白含量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且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則初步判定樣品具有潛在抗皺功效。


  2.人體測試流程


  人體測試需招募受試者,模擬日常使用場景,結果更貼近真實體驗,流程更嚴謹。


  受試者篩選:招募符合條件的受試者(通常年齡35-60歲,面部有明顯細紋/皺紋,無皮膚疾病),人數需滿足統計學要求(一般≥30人),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基線數據采集:測試前,在標準環境(溫度23±2℃、濕度50±5%)下,用專業儀器測量受試者面部目標區域(如眼周、額頭)的皺紋深度、數量、皮膚彈性、水分含量等基線數據;同時拍攝標準化照片,記錄皮膚初始狀態。


  樣品使用與數據追蹤:受試者按要求每日使用測試產品(如早晚各1次,涂抹于目標區域),期間避免使用其他抗皺產品。分別在使用產品2周、4周、8周、12周后,回到實驗室重復采集上述數據和照片,記錄指標變化。


  主觀評估與數據匯總:每次數據采集時,受試者填寫主觀問卷,評價自身對皺紋改善、皮膚緊致度的感受;測試結束后,匯總所有時間點的儀器數據和主觀反饋,通過統計學方法分析樣品對皺紋的改善效果。


  出具最終報告:若數據顯示,使用產品后皺紋深度/數量顯著減少(通常改善率≥15%)、皮膚彈性明顯提升,且主觀好評率較高,則判定產品抗皺功效成立,出具正式測試報告。


  化妝品抗皺功效測試周期


  不同測試類型的周期差異主要源于流程復雜度和數據采集頻率,具體如下:


  體外測試周期:1-2周


  細胞培養、指標檢測等步驟可在實驗室快速完成,僅需1-2周即可得出初步結果,適合產品研發初期的成分篩選。


  人體測試周期:4-12周


  皮膚代謝和皺紋改善是緩慢過程,需足夠時間觀察效果。短期測試(4周)可初步判斷產品是否有改善細紋的作用;長期測試(8-12周)能更準確評估對深層皺紋的改善效果,也是多數品牌宣稱“長效抗皺”的依據。


  完整測試周期(體外+人體):2-4個月


  若需同時進行體外驗證和人體測試,加上數據整理、報告撰寫的時間,整體周期通常為2-4個月。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